零艾滋感染,我们在行动
校医院开展艾滋病宣传周活动

2013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营造“抗艾滋、反歧视”的校园氛围,在公共管理学院“朝阳”志愿者协会、艺术学院“艺韵”志愿者协会、华西附四院“爱心”俱乐部等社团的协助下,随着一幅幅“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的主题横幅高高悬挂,四川大学校医院又一次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艾滋宣传活动。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方式?”“共用浴室和游泳池能传播艾滋病毒吗?”艾滋病有疫苗预防吗?”-----同学们在积极索取宣传资料的同时踊跃提问、志愿者和健教组工作人员有序分发资料并耐心解答。这是四川大学校医院11月29日在基教楼路设点宣传时的现场咨询缩影。整个宣传周内,校医院在望江、江安、华西三校区共出动健教人员8人次,志愿者15人次,累计张贴宣传彩页30余张、发放宣传折页、挂历、手册等3000余份,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也起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宣传过程中,志愿者们热忱饱满、解答专业、耐心细致、充满爱心,她们的表现赢得了过往行人的赞许,她们的行为很好地诠释着志愿者精神;然而,任何疾病的防控都不是光依靠卫生部门或志愿者就能做好的,消灭艾滋病这个人类的大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做更多的知识传递与爱心接力。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并最终可导致死亡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的生活接触如握手、共同就餐等并不会传播艾滋病毒。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迅速蔓延,迄今已造成3600多万人死亡。艾滋病不仅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目前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并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全球超过35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严酷事实表明艾滋病对我们而言并不虚幻与遥远;唯有文明的行为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真正远离艾滋病毒。多一些了解、多一点改变,也许就会少一些烦恼、少一点后悔。因此艾滋宣传周虽然过去了,但我们的宣传远不能停止,我们的呼吁仍要继续。
我们不苛求人人都成为医学专家,但我们至少可以多了解一些艾滋防控常识,避免因无知而铸成大错;我们不主张禁欲主义,但我们至少应该洁身自好,忠诚、安全,以免因冲动而酿下苦果;我们不奢望个个都成为濮存希那样的宣传大使,但我们至少可以对艾滋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虽然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但是艾滋病患者被歧视的社会现象扔未得到根本改观。为此,我们既倡导用文明的行为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远离艾滋病毒、更期待全社会都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患者,帮助他们拆除身边那堵无形的隔离与歧视之墙,共同战胜艾滋病。
周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