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这温暖的遇见——二幼支教老师彭倩参加彝族新年活动纪实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年11月25日 15:40   访问量:[]

      熊熊燃烧的火把,天空闪亮的烟火,震耳欲聋的鼓声……这是甘洛县斯觉镇的乡亲们在庆祝属于他们民族的节日——彝族新年。人们穿着彝族的服装载歌载舞,欢笑声、音乐声在这片大山里回荡,清脆明亮,干净温暖。

      遥想9月的成都,天气渐渐微凉,我郑重的向组织递交了支教申请书,忐忑的等待着结果。一直以来,支教就好像心中的一个梦,好像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词,一直在向我召唤,我很希望能以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为甘洛的孩子献出一份爱,一份情。幸运的是,我的申请得到了组织的批准。与同行的同事收拾好行囊,带着领导的嘱托和同事们的关心,告别温暖的二幼大家庭,我们踏上了开往甘洛的火车……

     

     

      数数日子,我作为支教老师来到斯觉镇中心幼儿园已经整整50天了。这里抬头即可望见远处的山峦,近处是地里劳作的彝族乡亲,身处快乐美丽的校园,围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斯觉的一切已渐渐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已经完全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在彝族新年到来之际,我也和同事们策划组织了一场特别的亲子运动会,与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共庆彝族新年。我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体魄,在游戏中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感受彝风彝俗,通过运动会使幼儿与家长的关系更加亲密,实现家园共育,共同成长!

      孩子们穿上了民族服装,在他们热情的簇拥下,我也穿上了民族服装,红色的布衣就像这里的人们一样,热情洋溢,大方而又纯净,领口、袖口那些精美的刺绣无不向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烙印,脖子上的银饰随着身体的舞动发出悦耳的声响,这一刻我彻底融入了他们,感受着他们的欢乐,从心底里深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下多民族共同发展的一片繁荣。

      放学后,收到同学们的邀请到他们家里做客。回家路上,他们告诉我:彝族年,也叫“库斯”,是彝族人们嘴巴上的节日,是为了庆祝秋收后的累累硕果。来到同学们的家里,家长们端出了热气腾腾的烟熏腊肉,一起聊着甘洛近年来点点滴滴的变化,感叹到:多亏了四川大学对甘洛的对口扶贫工作,让这里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见识来自大山以外的世界,不再是原来那些一出生就注定上山放牧,下山务农的孩童。原来这里的家长们不愿意将孩子们送到学堂,依旧固执的认为读书没有任何出路。幸运的是,川大对口支援和建设幼儿园,让这里的家长们耳目一新,这里有营养搭配均衡的午餐、专属孩子们午睡的小床、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切都让家长们毫不犹豫的将孩子们送来了这里。从未有过的亲子互动、从未有过的环创建设,这一切都是川大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的希望。我也很感恩四川大学和后勤保障部能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成为这里的一份子,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不易,用我自己的双手为他们描绘大山以外的蓝天。

     

     

      回想起两年前的我,刚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家住西昌的我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坐上了开往成都的大巴车。幸运的是,四川大学第二幼儿园给了我留下来的机会,扶贫支教又让我回到梦想出发的地方,也让我体会到了斯觉的彝族年与我以往经历的彝族年有着太多的不同。在斯觉镇中心幼儿园度过的这个节日,我感受更多的是这里的一切都在肉眼可见的变好,从大鹏哥哥刚来时候的100多个孩子到现在的380个孩子,从家长们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从大鹏哥哥说的偶尔断电断水到现在的n+1模式远程化教学。这个彝族年的辞旧迎新更像是辞去旧的教育理念,迎来孩子们更加广阔的未来。

      最后祝所有的彝族小朋友,库史木撒,兹莫格尼!

    (川大二幼彭倩供稿)

    上一条:四川省教育厅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第三督导工作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下一条:筑牢生命防线 守护师生平安——接待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报道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   地址:四川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办公大楼216房间   川ICP备10014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