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东园三食堂内,花椒的麻香与辣椒的辛香交织弥漫。30余名同学正围在灶台前,跟随后勤保障部饮食管理服务中心的中式烹调技师杨胜容师傅学习制作椒麻鸡丝和水煮肉片两道经典川菜。这是我校“匠心蜀味・厨艺学堂”劳动教育第四期课程现场,锅铲声、欢笑声与油锅的滋滋声此起彼伏。


“花椒要先用清水浸泡去苦,葱叶要选翠绿的部分,这样剁出来的椒麻才够鲜香。”杨师傅手持菜刀,正在示范椒麻鸡丝的关键步骤。他特别强调,鸡丝要顺着纹理撕成10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状,拌料时要先放盐定底味,再加鸡油提香,最后淋鲜汤润泽,每个步骤都暗藏着“玄机”。在水煮肉片教学环节,杨师傅将烹饪过程分解成“三温定律”:3成油温炒香辣椒和花椒,用菜刀剁成刀口辣椒;3成油温炒豆瓣;7成油温泼香。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同学专注地测量着肉片厚度,“2毫米的薄度刚好,太厚不入味,太薄容易碎。”他边切边感叹,“原来做菜和做实验一样,都要讲究精准度。”


在现场实操环节,杨师傅边讲边示范,同学们围在操作台前眼神专注,认真学习。只见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切肉、备菜、开火制作,小组分工明确,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不一会儿,食堂里就弥漫着屡屡诱人的香气,整个空间都浸润在鲜香麻辣的味道里。品尝时刻到了,现场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尽情享受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并发出啧啧称赞声。电气工程学院的同学表示,今天的课程让他系统了解了川菜的由来和特色,感受到烹饪带来的乐趣;商学院的同学分享到,多样的做菜方法让她收获颇丰,整个实践过程既富有挑战,又成就感满满。


据悉,“匠心蜀味・厨艺学堂”今年计划开设22期,本学期计划开设8期课程,后续将推出麻婆豆腐、麻辣牛肉干等经典川菜,以及香菇包、水晶虾饺等特色小吃。“报名系统刚刚开放,3分钟名额就被一抢而光了!”后勤保障部饮食管理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乐呵呵地说,“每期课程都很火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持续高涨”。
今年厨艺学堂创新地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品鉴评分”教学模式,将生活化场景探索融入劳动育人新途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尊重劳动,我校精心打造的“匠心蜀味・厨艺学堂”劳动实践课程,正将劳动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成为学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格局的生动实践。后续,学校将继续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形式,持续打造“行走的育人课堂”,让学生在烟火气中传承文化,于劳作间锤炼品格,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文:党委办公室许芳,图:饮食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