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培养自理能力·成就桐宝自立人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四川大学第一幼儿园于5月集中展开了保育练兵活动,旨在通过科学有趣的方式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的关键期。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运用也将是幼儿迈向独立发展的第一步,对其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产生、独自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梧桐园一直非常重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教育方法趣味化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各方面可塑性就越强,接受各种影响的可能性也容易。直觉形象思维是3-4岁时期的孩子用来感受与思考这个世界重要方式和特点之一,老师们通过色彩丰富的动画、简短动听的歌谣或充满趣味的游戏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二、在挑战中提升技能
对于5-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这时的他们好学、好问、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关注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本身,他们更加注重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自己的同伴也会成为行为学习与竞争的目标。因此大班年龄段将生活技能的练习融入竞争游戏中,强烈的好胜心会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在策划整个比赛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规划及协调能力,获得多元的发展。
三、家园配合收获更多生活技能
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不仅仅在幼儿园中进行,更加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不断地培养,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体验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乐趣。此时成人细心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家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的培养呢?
1.在家中家长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对家庭的责任感。
2.爸爸妈妈可以将家务制定成一份清单,让孩子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到两项家务。
3.在最初期孩子对家务完成度可能比较粗糙,家长不应通过成人的标准去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适当的给予其鼓励会从侧面给予孩子更好动力。鼓励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具体到孩子做了些什么上面。比如:“这个玩具柜收拾的真整齐,真是太棒了!”
4.爸爸妈妈们可以用自身的行动去带动孩子,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对孩子的行为养成有着持续性的影响。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成人需要不断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循序渐进,使孩子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健康快乐地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川大一幼陈佳宜)